一成不變 |
自行車訓練聖經的喬.福瑞曾說,進入自行車前三年都還是初學者,今年是我的第二年,所以我稟持著先打底的方式進行訓練。
由於工作的關係(講師),不但很常早上 9:00上課到晚上 10:00,很多時後連六日都要上課,但每次聽到別人說「說沒有時間是騙人的」,自己也不知道該如何反駁,總而言之,忙起來是真的沒什麼時間,回家就只想睡覺了。
所以最後選擇「只上訓練台」的訓練方式,排除所有外騎,就專心在訓練台上練習,若有少數時間外騎則完全是為了交朋友,不會刻意拉強度(是真的)。
而且有鑑於深夜訓練台會搞到晚上睡不著,以及最近沒抽到附近停車位的籤,必需把車停在紅線區,所以開始進行「晨間訓練台」活動:
大概是這樣子的:
早上4點起床,開始準備吃早餐喝豆漿,穿車衣車褲東摸西摸到 4點快半,上訓練台,看今天要練的主題,為了避免無聊,把 Zwift開著,有畫面感覺比較不無聊,踩到大概 6點左右,洗車衣、洗澡、喝乳清蛋白、冰敷結束一天的訓練,7點15準備救我停在紅線的愛車,送老婆或自己上班,這樣就沒法抱怨時間不夠的問題了。
今年的目標都在 A級登山賽事,主要是A.思源埡口聯賽、B.武嶺盃以及C.塔塔加聯賽,現在我的已經體認自己是一個長坡型的登山賽選手,那種什麼平路啦、繞圈啦、短坡已經不適合我了,盡量以不浪費錢為主,專攻長上坡賽事。
訓練課程主要吃「5周增加20W」的課程,因為自覺長程有氧可以打很久,但如何增加瓦數,延長 tempo功率能夠打的時間才是重點,以去年來說,武嶺盃全部平均功率因為後面氣力放盡,或是高海拔等因素,使得平均瓦數是不可思議的 130幾 W,不過也說明一件事,就是一但超過負荷的時間,功率下降的速度會非常驚人。
5周增加20W的訓練台課程,持續在打 |
自行車聖經有訓練十誡,目前大概完成:
1.適度的訓練
2.連貫的訓練
3.充分的休息
4.有計劃地訓練
5.不要經常跟團隊訓練
8.相信你的訓練
9.對目標的承諾
以我的課表而言,一周休息2天,大概的 TSS是 500左右,還算可以接受的值,雖然不像一些神人一周都搞個 700 以上,連續幾個月,不過以前幾乎不想休息嚐到苦果後,目前對於休息就抱持著相當接受的態度。
最近稍微加重了一點點量...但 TSS639.9是我最多的一周 |
在武嶺盃以及塔塔加前,因為某些原因,所以都是不斷的在訓練台上和緩或是打 tempo功率,曾經有幾天是心跳不超過120的減脂騎法(因為那時腿有點酸),看 WKO+的 PMC圖,看起來中間好像休了一長段。
嗯... |
不過登山賽前會先去探路,擬定作戰策略是我個人覺得優點的地方,我只能把自已當成一個智慧型的自行車手,在功率輸人一大截的情況下,如何在賽中準確的把事先規劃的戰術完美執行才是成功關鍵。
思源埡口比賽時只探了一次路,還沒有記錄大概什麼路段要配多少功率,只大概認為用 80% FTP應該可以騎完,結果當天天氣太熱,在南山後就雙腿抽筋,勉強支撐回終點,平均 FTP沒有 80%。
到了武嶺盃就改變戰術,前三個星期每星期去一次武嶺,測試各種不同的騎法,最後得到總平均功率介於 75%FTP的結論,以及人止關前不超過70% FTP,最後武嶺盃以 77% FTP騎完。
而到了塔塔加,因為摔車受傷,只去探了一次路,但這次不以總平均 FTP%來分配功率,改用每小時來分配,我每小時按一次 lap,知道我的 FTP%分別是 81、90、85、80,在比賽時就是按照這樣的功率分配騎完塔塔加。
思源埡口M40分組排名(21/55)時間2:53:34
武嶺盃 M40分組排名(17/233)時間:3:28:39
塔塔加 M40分組排名(14/119)時間:3:24:30
今年算有達成我的目標(武嶺、塔塔加在3小時半以內,聯賽分組 15以內),明年就繼續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