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0日 星期日

2016 KOM 台灣登山王

我是沒有想過,終究有這麼一天,會來參加台灣登山王 KOM的比賽。

一直沒有心理準備要來參加這個賽事,講白一點就是實力不夠。

準備一場比賽需要很多先前的工夫,練車只是其中一項,還要熟悉地型、補給人員與住宿等等的東西。

先就熟悉地型來講好了,我東進只騎過兩次,一次騎到碧綠神木 DNF,詳見
台八線之 DNF,另一次則是關原被關門,詳見 5/18 瑪吉斯國際登山--東進武嶺,换句話說,整個東進武嶺的最精華大禹嶺-武嶺沒有完整騎完過,更沒有在搞了三、四個小時之後,再爬大禹嶺的那種體驗,所以我一直沒有這個膽報名 KOM的比賽。

平常除非住花蓮,不然要從七星潭一直直上武嶺,再下滑回來,沒有補給車跟隨,應該平常很難練習吧...

反正總而言之就是,理由一大堆就是了(理由伯)。

鐵嘴組皆已冬眠,三爺取得武嶺盃後決定休息,小倫繼續不定時偷練...只剩下我還有 KOM與中正山的比賽。

S.H.E目前無法同場比賽,感到遺憾
最後和山羚羊一起團報 KOM,搭火哥的補給車。

不得不說,比賽為了能全線雙向交管,選在星期五,所以勢必要請星期四與星期五兩天方能參賽,這也造成了參賽人數大概380幾名而已吧...當然照慣例,除了我之外,其他基本上就是菁英,來者不善,善者不來的感覺。

我們先來看看路線圖吧!


從七星潭出發,熱身大約18公里(30分鐘左右),放行點開始計時,扣掉熱身里程大概75公里左右,此路段的最大的特點是,前65公里坡度不怎麼抖,但是最後十公里一路直上平均坡度 10%左右,在如此高海拔的情況之下,大概想死的心都有了。

我是還沒正式比賽,想死的心就有了...先求不被關門吧,回想了之前少數練習的體感,前面真的是緩上坡,最大坡度大概頂多12%左右,我連地名的順序都還記不起來,這和西進武嶺的順序相比,我真的沒什麼用心在東進上。

那麼,事前要怎麼準備呢?

其實我直覺的認為,重踩可能是個關鍵(大禹嶺後),tempo我這一年已經練的夠多了,三個小時的 tempo應該不用再練了,主要是先把失去的瓦數找回來。

Zwift星期一到星期三是倫敦賽道,比較偏平路型,就用 WattBike練一天的定功率騎,一天的重踩(也不過是低於70轉而以),一天休息。

星期四 Zwift 是 UCI的地圖,選「偏好山路」,搶五次登山點,一次大約2分鐘左右,就是 ALL out,騎完下課。

星期五-日是 Mountain 8的地型,就换用 TCR加上 Tacx Neo自動調阻力的訓練台,全力的把正面的25分鐘左右的山路騎完,再左轉上助航站,一次時間大約40分鐘左右,晚上沒課就再來一次。

自動調阻力訓練台 Tacx Neo模擬真實的坡度

儘量每天都有騎到,看 WKO+的 TSS,除非 TSB到-10,不然第二天繼續騎。

也就是訓練方式改成騎少量,但要求瓦數要出來,TSS一天可能不超過 100,但是一周也幾乎沒有休息時間的練法。

效果還不錯呢!尤其是心臟這玩意兒,你每天 push一下他,久而久之原本騎高功率會累的和狗一樣,一直爆心跳,慢慢的似乎也開始漸漸習慣了。

我發誓要把失去的功率找回來
Epic KOM這個爬坡段,自從4月和吳醫師 PK過之後,就再也做不出20分鐘244瓦的成績了,慢慢的,把功率找回來吧,也順便準備一下11月19日的中正山比賽。

以往練習的瓶頸在功率輸出大,爆心跳或是腿酸到受不了而停止,現在感覺起來似乎比較沒有這麼嚴重了,我只要持續的保持就好了...

武嶺盃之後大概就是這樣休閒騎吧...別讓自己失去騎車的熱情了,少量多餐也許是個方式。

好的~~~以上皆是廢話,開始進入正題。

賽前既然沒有再騎過東進的路線,所以這次我的規劃如下:

1.跟著大家進熱身段到放行(廢話),料想熱身段不計時大家會很平和,而且是一起放行,裁判車會控制的很好,不會有爆衝的情況(事實上也是如此),不會搞的山路也在平均30公里時速在帶。

2.放行之後,菁英組就會衝了,也不太會有集團可以跟,不過理論上來說也沒什麼差,因為感覺不太像是個會有大逆風的路段,跟不跟集團老實說幫助不會太大,對搶照片的人是很有幫助,但我... 就低調的騎完吧,反正我是誰不是很重要。

3.預定3小時定功率 176瓦,千萬要沈的住氣,時間很長,前面開掉就等著上收容車吧,一定要提醒自己:忍!前面可以開比較大的瓦數是假的,因為你休腿了兩天,TSB是17,所以肌肉很新鮮,但是不代表你可以亂衝。

4.大禹嶺之後,功率應該會大降,你只能用體重的優勢,以及還沒開掉的耐心,LW的輕量化還有...晚上要吃什麼的意志力來撐完,大家應該都是如此吧。

賽前一直擔心的天氣,經過鐵嘴組的氣象專家開釋,星期三到五天氣大好,星期六開始變天,所以 KOM 當天的天氣是我有去武嶺以來最好的一次(一直到下午2點多都是大睛天,通常下午就變天了)。



但是這也有隱患,補給夠嗎?我們預定的補給點在洛韶與關原加油站,我自己還帶了一瓶紅牛在身上,因為聽 E神說喝紅牛很有用,我自己的 F8因為車架的關係,只能帶750mm與 600mm的水壺,並沒有辦法像 TCR一樣都裝滿2個 750mm的水壺。

雖然事後證明,我其實只需要帶1個 750mm的水壺就夠了,但是運動飲料與麥香奶茶這兩個東西,是我非常需要的補給品,只能多帶不能不帶啊!

GBike的菁英組曹吉米賽前傳授了我很多比賽的招式,例如熱身段時要怎麼卡位到前半段之類的,只見熱身段他就真的自己鑽到前面去了,不虧是菁英組的選手,不像我只是擔心不要在集團中摔車而以(弱)。

騎士協會菁英組選手曹吉米
吉米很強,西進武嶺三小時初,東進最好是四小時初,不知何時才能達到這樣的水準(遠目),只是現在因為工作與家庭的關係,比較沒法練車,不過跟他上過一次小油坑就知道,什麼叫「連車尾燈都看不到」...

由於集團就像預期一樣的在熱身段平和,所以我也在踩踏時感受一下今天的狀況如何,順便認一下有沒有認識的車友... 結果是... 幾乎都不認識(昏倒),想聊個天也沒辦法真是糟。
(其實說都不認識也還好,像Vivan Yu我還有跟她哈啦了一下,但是因為平常騎車都不會主動和女生聊天的,所以就...)

突然集團小煞了一下車,害我有點嚇到,幸好只是虛驚一場,事後聊起好像是吉米的水壺掉了,呃...在集團中掉水壺是可大可小,幸好最後並無大礙,不然有集團恐懼的我就gg了。

過了太魯閣大橋往左走,就開始放行了!!!!!!!!!(揮旗)

然後,大家就像丟猴一樣的噴出去了...當然不包含我,因為我今天已經報著學習的心態來騎的,至少要騎完不被關門,順順騎不暴衝,要像一個阿伯一樣。(事實上也是個阿伯無誤)

而且除了菁英組之外,後方就是三三兩兩的小集團,整路就是都會看到有人零散的在你前面,反正就一個個超過吧,沒別的想法,能超一個是一個,就像小野田在聯賽中摔車,從最後一名連追100個人一樣的騎吧!

不過這位是御堂筋耶...


定功率騎就是得一直壓制自己不要衝出去,尤其是這次對於連續坡的騎法又有了一點改變,那就是回歸到從前的騎法:抖坡放低功率,盡量減少壓下踏板的力道,因為功率計對踏板壓下去時的功率反應很大,有時動不動就出現300多瓦(尤其是抽車的瞬間),但其實那是瞬間功率並不是真的,再者這樣踩個三、四個小時腳板會蠻痛的。


不過放行之後我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我的後變會跳齒...

這個問題其實在第一次換 LW測風櫃嘴時有發生過,28t的飛輪會在重踩時跳到 25t,需要再手動變速回 28t,後來回高菖調整時,似乎是緊迫螺絲調太緊了才會如此,調完之後就好了,而武嶺盃之後我把車又丟到高菖洗車,一直到 KOM當天才又跨上座椅,沒想到這次是 23t重踩會跳到 21t。

我邊騎邊測狀況,平常要準備比賽就擔心功率計失靈、比賽爆胎、電變沒電,前晚睡不著,沒想到電變還會跳齒,我安慰自己幸好是23t自動切到 21t,如果是在大禹嶺給我 28t切到 25t的話,真的就要硬幹 25t上大禹嶺了(抖)。

有人問我為什麼飛輪不換32t...其實這個問題很複雜,因為我一直不認為 32t是能實際增加迴轉速多少,再者大家討論的結果是,當你沒有力的時後,幾t的飛輪都沒有用,我認為唯一的解法是,想辦法在大禹嶺前還有膏,再來是只能靠平常累積的肌耐力以及低轉速練習來硬幹。

(2014馬吉斯東進也是32t,最後去試騎一半大禹嶺還是下來牽啊,沒力就是沒力)

昨天還和吉米開玩笑,我們騎抖坡都是騎最內側的,而且絕對不騎 Z字型,一定要直上,這也是為什麼最後不換 32t的原因吧(就是不知哪來的莫名自信)。

不過騎了騎,好像這個跳齒的問題似乎好像又消失了(怪哉)

這次沒有鐵嘴組的補給支援,也沒法子要求什麼,接到火哥的水壺把我的 750mm還剩1/2運動飲料的水壺丟出(丟之前還特別多喝幾口),拿起來一喝...

「呃...是一般的水」(我虎軀一震)

我從不吃補給品,什麼羊羹、果膠都不吃,因為騎車已經他x的很痛苦了,還吃這些甜的要命的玩意兒,所以我的水壺一瓶是舒跑,一瓶是麥香奶茶。

好吧,反正我也很少喝...等等到關原再來迎接我的 750mm的麥香奶茶吧...

我事先有先交待博荏,到關原我留下我的 750mm麥香奶茶,可能還會需要可樂。

結果到了關原加油站時...接起水壺

「怎麼不是我那瓶?」心裡的 OS

喝了一口

「幹!熱可樂」...  WTF....

但是我已經騎走了...那我的麥香奶茶呢?????

事後大家在聊天時,才知道博荏把我的麥香奶茶給了吉米!(因為車衣與身型很像)

這個失誤真的太...唉...我想到鐵嘴組的小傑,在西進武嶺時都會和山下人員用訊息聯絡,然後排水壺的先後順序,選手到達時就不會搞錯了。

更何況,吉米到關原後20分鐘,我才到啊!!!!

吉米事後說,他拿起水壺一喝:「幹!怎麼是奶茶?」,我那時心裡的 OS...這是我的特調,應該沒人喝的習慣吧...(笑)

後來吉米又去要了紅牛,但是一喝也變成熱紅牛了... 可憐的吉米...

然後我的水壺又是 750mm,對他的車架太長他不好放,所以水壺在大禹嶺就被他丟掉了...

被丟棄的水壺(大禹嶺上的是藍色的蓋子)
麻煩有善男信女在大禹嶺有看到這個水壺,可以還給我嗎?我現在只希望它能過的好...

這個是騎車時的阿雜事情,也堅定了我一定要練成一瓶600mm的運動飲料騎完東進的決心(握拳)

其實我還有600mm的麥香奶茶在車上啦,只是不太方便拿,也揹了一小罐紅牛想說隨時也可以打開來喝這樣,所以補給是不會不夠的。

認真的在武嶺打了 3小時180瓦,其實已經達到我的目標,回家看 TP,一陣欣慰



每小時的瓦數下降的幅度在我的控制之中,阿伯沒什麼本領,只有控制瓦數這個是我的強項。

沿路車友幾乎不認識,只看到以前林北車隊的陳鷹,我很興奮的大叫:Scott!
他也很親切的跟我問候:Sen-Ming...

遙想2014年馬吉斯的東進,我們還有一起騎呢,那時我騎4:24在關原因為天候關係,絕大多數的人都被關門了,陳鷹那時練的很勤沒有被關門,還自己騎到了武嶺。(超強美軍特種部隊阿伯)

Scott
可能是我前半段騎的真的太慢了吧,吉米之前聊天有問過我預期今年會騎幾分,我說我自估最佳狀況是去年 GBike的阿男 4:40(還特別強調是最佳狀況喔),雖然我心裡一直想騎到 4:30,但我也知道有些事情不是你想就可以,你還要有能力才行。

路上一直沒有我想追上的人也是一陣心慌啊...大家都去哪了呢?不會都在終點了吧?到達關原時間回家看是3:28,好像似乎是真的有點慢,因為吉米是3:09,而等待我的第一個車友到底會是誰呢?

答案揭曉:楊連義桑發現!

沒想到第一個認識的是連義桑,這個我回頭又看看看成績,原來我在碧綠神木到關原之間,還拉近不少人的距離呢...(啊,原來碧綠神木之後開始爬坡了啊...)

連義桑見到我之後,在金馬隧道下滑段展開攻擊,畢竟我下滑非常非常保守,本人以保命為優先,完賽其次的...看到他這樣從外圈刷過前方車友,我心裡的直覺是:

「要離這傢伙遠一點」(誤)

我只是很擔心如果他下滑彎不過來摔車了,我是要繼續騎,還是要幫他叫救護車呢?

然後楊連義就距離到一個我看不到的地方了... 目送著他的背影愈來愈遠,走了....

心裡想說:下坡還是要練啊...才剛想完,遠方就看到他在抖坡緩慢的移動...

喔喔,原來人還在喔,那我就....不客氣了...我又再度的和他說再見了!

當我離開楊連義時,我知道他會一直在我後面督促著我,因為我在爬坡時都隱約聽到車子换檔聲與喘氣聲(其實那是我的幻覺)

「幹,不會要超我了吧」,不自覺又加速了起來(逃)



不得不說,忍了這麼多小時,就是為了大禹嶺啊,因為沒完整騎過無法了解該留多少力在這段,我只記得2014年馬吉斯被關門後自己騎上來,用了32t依舊在某個長上坡定桿下車。

平常單獨騎大禹嶺,不覺得怎樣,但是騎了快4個小時山路再來騎大禹嶺這又不是同一件事了。

幾乎所有人都是從迴轉型選手變成重踩型選手(包含我),幸好之前為了今天有稍微練一下重踩,是該拿出來使用的時後吧(遞)



「不Z字型,要直上,低迴轉,要有志氣,髮夾彎要走內線」

騎一騎就想說,幹,下車喝個紅牛好了,我覺得應該喝看看會不會比較好,停車下來喝個紅牛沒關係吧?

紅牛在手,天下我有


想著想著,拿起了紅牛,發熱的紅牛喝下去是感覺有點舒服,好像精神都來了...

不過我精神本來就不錯啊,昨晚很早睡,又吃了藥頭給我的安眠藥,火哥和我同一房也很安靜,睡的很好咧...

管他的,再多喝個幾口...喝到快完不忘塞回到車衣口袋中(好孩子)

紅牛放口袋

我.好....累...啊....前面的人就算只有10公尺,也追不到,回過頭來也看不到任何人,中途雖然又抓到 RM50分三的小謝哥(他那天臉超臭,不敢惹他),但是根本就是漫無目的在騎,沒有任何目標,只有終點。

更慘的是,我一直以為台14甲只剩8公里就到牌樓,結果預想只剩3公里時,地上寫著:距離終點還有5km

Fuck you... 心裡的各種屏蔽詞都要出口了... 怎麼還有 5公里,這不對啊 orz

好吧,認命的龜吧...反正大家應該也一樣吧,在大禹嶺就是這個德性吧。

快到終點前,看到領先的小威在直播,還跟我說曹吉米在我前面 50公尺,我心裡的 OS是:真的嗎?

但是下一秒就是:可是我也追不到啊 orz(沒說出口)

這段直播事後看起來,好像也沒有爬很慢嘛...(開心)

小威的直播影片

(請從1小時15分開始看 XD)

當然,最後在前後左右上上下下都沒有人的情況下,以痛苦之姿進站。



事後,我在我的 FB上寫著:

「長距離山路是一個照妖鏡,你的實力在哪裡一點也無法隱藏,我們只能盡量藏住自己的缺點,凸顯自己的優點」



最後成績出爐... 分組11,唉...



塔塔加聯賽分組第9
武嶺盃分組第10
2016台灣登山王分組第11

我一直在退步中,真的還是要練車,休閒騎就是這樣而以 ORZ

寫在後面:

恭喜義大奪得2016職棒總冠軍,雖然和本文沒有什麼關係,但是我還是想寫
(任性)

感恩啊,徐總~~~~~

2016年10月29日 星期六

狂騎 60S測試心得

大約在一個月前,就借測到了狂騎新的 60S的輪組來測試,只是當拿到輪組的那天開始,台北就下了一個月的雨,再加上沒下雨也上了一個星期的課...

所以測試輪組的工作,一直拖了下去...

所幸,10/25日因為某些政治原因,放了一天假,剛好天氣又不錯,俊哥又在群組上邀約騎風櫃嘴、五指山,所幸就來把狂騎這個輪組拿來測試看看好不好騎。

我們先來看看原廠的狂騎 60S的規格:

http://www.pcstore.com.tw/coolstuff/M25583549.htm

是的,它是一個空力輪組,
狂騎戰神60S(碳纖維管胎空力框+碳纖維輻條+戰神級36T齒盤棘輪座+斜角培林)

當然,我們不用管這些什麼斜角培林有的沒有的東西,我只想知道,騎起來怎麼樣...

剛開始拿到手的時後,嗯... 沈甸甸的,頗有一點重量,裝在我的 TCR上測了一下重量:7.25公斤,如果是用來跑平路的話,相當 OK的重量,只是不知道拿來測山路會如何?

裝上 14-28的飛輪,準備10/25的約騎了!(本來裝 11-25,後來飛輪有點問題只好裝 14-28)

不得不說,這輪組的棘輪聲真的它x的大聲,在河濱根本不用警告前方跑友或車友,只要不踩踏板就好了...聲音超級大的...

-------------------------------------
照例,先說結論:它不太適合爬坡,但是平路相當的順暢,可能是和花鼓有關係。

三爺、俊哥還有我

板輪看起來頗有殺氣
雖然它不是那麼適合爬坡,但是爬抖坡其實出乎意外的不怎麼拖,據了解可能和幅條的張力調的比較緊有關係,抖坡抽車只要還有力並沒有感覺力量被吃掉,這次我風櫃嘴也不是用測 ITT的心態來測的,純粹就是有坡再加瓦數,最後800公尺弄個300瓦體會一下力量有沒有被吃掉。



看起來其實也還好嘛,輪組雖然是真的有點重量,但是並不會像上次試的狂騎50,重量雖然輕,但是愈抖的坡就覺得有股力量拖住的感覺,畢竟你出了多少力能夠反應在實際的速度上才是重要的啊...

騎完了風櫃嘴,又再下滑到大湖國小,準備從大湖國小騎上來喝海倫咖啡,不得不說,下滑還蠻穩定的,我的煞車皮用的是黑王子(我的碳框幾乎都是用黑王子),風櫃下滑大湖國小我就連續煞車也還是沒什麼問題,最後從大湖國小上五指山也覺得還ok,一開始10幾%的坡當然無法和我的 LW、Corima相比,但是已經是及格分數了。

測試員工作到此結束,辛苦了這組輪組,明明就是平路空力輪組,卻被我拿來測山路,還搞個 10%的山路在測,但結果卻沒有想像中的不堪,7.25公斤和我的 DT240的白牌輪組差不多,但是感覺花鼓順暢度比較好(但也許是沒用多久的關係吧... ),我想騎平路應該會更有優勢才對。

希望能有人來幫忙測一下平路的部分,因為各位應該知道,我不騎平路的...

2016年10月22日 星期六

Shimano 2016最頂極卡鞋 RC9入荷

小弟一直在等這雙 RC9的卡鞋,因為上一次買卡鞋竟然是 Lake 最初階的卡鞋(什麼理由)

Shimano公司的東西一向是便宜又大碗,品質又不錯(日本人),只是今年的最頂極卡鞋竟然沒有熱塑(納喊)

不過竟然有 BOA滾輪這個是很新奇的,RC7是只有一個 BOA,而 RC9有兩個這樣。

不是真皮,是合成皮,據說不用熱塑的原因是因為原廠認為 RC9的包覆性更佳的關係。

右邊是舊的熱塑 R320卡鞋,左邊是今日主角 RC9。
當初哥倫布高菖員外說有貨時,我特別挑一天去試穿,原本以為當天就可以拿貨了,沒想到還要訂...真的是白開心了一下,鞋子有白色、藍色與螢光黃三種顏色。

鞋子這東西還是選耐髒的最重要,不然以我的個性...必然是螢光黃(但我沒有)。

限量版是黑色,但是還沒有進來,想說也沒那麼迷黑色,就訂藍色了。

有好心的網友在 PTT單車板說可能和之前的腳型不一定一樣,之前穿41號的可能 RC9穿41號會太大,不過我因為我當場試穿所以我並沒有這樣的狀況,但是還是提醒一下各位鞋子還是當場試穿,並且給專業人員裝上扣片啊...該給別人賺的還是要給別人賺的。

本次是由蛋同學為我服務
我是拿原本的 R320的卡鞋來套扣片,會比較快一點。

這樣,我總共就有5雙卡鞋了...

由左到右
RC9、R320、specialized、Lake初級、Lake最頂極卡鞋
對了,車鞋還送了一雙襪子
這五雙中,只有右二不是最頂極的卡鞋,其他都是該牌子中最頂極的卡鞋。

其中 specialized我比較少穿,因為當初大小量的太剛好 40.5,而 specialized又屬於比較窄型的腳,所以騎大概超過兩個小時之後腳就會開始痛了,不過這不是說它不好穿,純粹是當初量的時後選到最適當的大小才導致這個悲劇,所以現在它是當成備用鞋。

好了,接下來要說一下試騎的心得了...

我其實已經把這段心得放在我自己的 FB上了:

比較沒有像 Lake 頂級熱塑卡鞋第一次騎復興三路的驚艷感,Lake 鴨璞式的寬版平壓踏板時的感覺很美好,似乎不用出很大的力就可以爬上抖坡,但是缺點在3小時後底板會覺得太硬,武嶺盃最後是腳板有點痛。

RC9踩著棉花般的包覆感,爬坡時不太容易判讀自己施了多少力(但是我有碼錶),整體感還算舒服,長時間爬坡還需測試,和前一雙R320比起來,RC320是熱塑卡鞋,沒有棉花般的包覆感但是蠻貼合的,至於改成 Boa滾輪目前還感覺不出有什麼差別。

是的,這個就是我目前的簡單短評,不過先不要因為這樣而認為我在否定 RC9,畢竟我只是騎了1小時半的心得目前是這樣,包覆性確實是非常不錯的,這個感覺是我眾多卡鞋中屬於最上乘的,長時間騎的話我得要再找時間再來測試了。
(28日的 KOM 用這雙來當長時間的測試會不會太冒險了?)

2016年10月5日 星期三

傳說中的最末屆2016武嶺盃

之前謠傳的風聲,武嶺盃,今年似乎是最後一屆了...
(反正就一堆理由,可能也是主辦單位累了吧,奇怪,NS怎麼都不累?)

悲痛(X) 解脫(O)之餘還是來寫一下全年參與武嶺盃的心得吧...

自從去年 815武嶺盃結束後,就開始再度投入準備今年的武嶺盃,原本吃的一周20瓦的課表因為心臟負荷不了,最後改成周休2日,一天 TSS 120的有氧課表,一個星期至少完成一天的「虛擬武嶺盃」,總計完成10次正宗虛擬武嶺盃以及 5次改版虛擬武嶺盃,看看到底練習有沒有成效。

當初拿到武嶺盃分組名單時,不免喪氣了起來,雖然外表上看起來我 42歲是 RM50最年輕的選手,但是 RM50的選手因為年齡限制,是不能報菁英組的(其實就算可以報,也不會有人想去報,因為菁英EM是到 1970年的,而我是 1974年生的)。

所以 RM50這組總共有三個塔塔加分組第一,數個分組前五,以及去年武嶺盃前三名都在陣中,繼塔塔加聯賽的菁英市民無差別亂鬥之後,又活生生的在武嶺盃上演。

有何應對之道?沒有... 那種大山和你差10幾分以上的菁英,你不可能在短短一年追上,除非他沒練車(沒練也不會來了)。

在比賽前就擬定了10幾位在我前面杆位的選手,希望能在比賽時有所突破。
(四爺很好心的幫我訂了七位在我前面的對手,說你只要騎贏第七位那個XXX...就可以上台了,在此我感謝四爺的分析。)

這次鐵嘴組比賽成員:四爺、五爺和黃博士、猴子、阿棟與我。
補給人員:小傑、飛鳥、龍哥、天天姐(猴子的馬子,簡稱猴馬)。

為了此次比賽的住宿舒適,特別選了阿波羅飯店,我和黃博還一人一間以免打呼影響隊友
,還特別請鐵嘴組禁藥顧問多啦提供入睡的藥讓我們可以不要再一夜無眠了...

真的是機關算盡啊~~~

這是我一個人住的,爽的一B
賽前就知道自己上不了台,也知道幹不掉四爺,所以很豪爽的和四爺打賭,如果我刷過四爺,我每周請你吃晶華,頭還讓你坐,也跟小小郭說,如果我分組前六,我請你出國...

這些再再的顯示我的戰鬥力眼鏡是不會估錯的,我戰鬥力頂多6000,他們起碼1萬以上啊...把幾個重要的對手追過比較重要。

有種要赴死的感覺。

也不知道為什麼,今年竟然早到會場不說,還排在前導車之後...哇靠!我熱身段不會被放生了,還可以肖想一下跟集團的感覺。

今年熱身段熱到愛蘭交流道的小7,而且集團速度帶的不快,因為路上有施工,有一半的道路用三角錐擋了起來,但是竟然有車友還超過前導車...是怎樣,比較帥嗎?

結果就在放行時,我前方的車手突然要往右邊的小7方向移動...淦!好像是要去廁所。

這時集團一陣「幹淋娘!」的吼叫聲,果然是 RM50的阿盃,只是我已經嚇出了一聲的冷汗...
我不想變成去年的帥董啊...抖抖抖

揮旗........放行了~~~~~~~~~~~~~~~~~~~~~~~~~~

一年的準備,毀在人止關前(結論)


跟不跟集團是當天最難的決擇,因為當天大逆風,不跟就會更慢,去年35分164瓦,今年34分186瓦(獨推自己試過要195瓦),過人止關就已經暗叫不妙,霧社-清淨-小7按照配的功率但是時間一直差30秒-1分鐘...這時會騎幾分心理有數。

我得加油了... 塔公拍攝

很久沒秀體重文了...不想帶給大家壓力...

也沒有刻意的減重,還很正常吃,體重很爭氣的最後變成這樣... 假的...


一年騎一次的 F8,配上去年武嶺328的獎勵 LW Obermayer,感覺好像很厲害... 假的...

原本預想的功率配置如下:

地理中心-人止關:170瓦
人止關-霧社:186瓦
霧社-最高小7:185瓦
最高小7-翠峰:175瓦
翠峰-鳶峰:167瓦
鳶峰-昆陽:151瓦
昆陽-武嶺:160瓦

鳶峰後得看前面配的成功與否,成功的話後面會加比較大的瓦數,失敗的話就頂多持平

結果變成這樣…

地理中心-人止關:186瓦
人止關-霧社:190瓦
霧社-最高小7:185瓦
最高小7-翠峰:166瓦
翠峰-鳶峰:159瓦
鳶峰-武嶺:156瓦

淦,忙中出錯,最後一圈沒按到,變成鳶峰到武嶺...

人止關的時間其實沒快多少,之後霧社-小7-翠峰不管怎麼達到預期的瓦數,時間總是慢 30秒到 1分鐘。



這時心裡已經有數了,今年慘了... LW最頂級的輪組加上F8,和TCR最頂級車架與 CORIMA MCC,在緩坡幾乎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差異, CORIMA是完全不虛的。(價格可是差了6萬)

在騎的時後,慌張是大於疲累,因為我想追的人一直沒有出現,我很肯定他們在我前面,但是就是看不到他們…

慌個一B
第一補給青青草原,由馬龍與飛鳥鎮守,我沒有補給,第二補給翠峰則是小傑負責,我丟下一個水瓶,這時也遇到了第一個想遇到的人...大鵬。

去年大鵬成績比我好,又是 KOM RM40的分組第二,他一直是我的偶像,也親眼見過他爬坡的實力(就是追不上),能夠看到他,實在是太好了...(泣)

短暫的打了招呼後,繼續尋找我的下一個想遇到的人…



我在尋找膏坪的背影,只是遠遠看到一個精瘦的車手穿黑車衣還不太確定,但是無法逼近,我那時在想,在我後面的人,是否看到我的背影也是那種無法逼近的感覺呢?

直到鳶峰,這位車手越來越大,車衣上有白色英文字,號碼牌是RM50的,我確定他是膏坪了…

奮力的騎過去膏坪對我說:脆瓜,剩下就是你的菜了....

我回:我已經沒力了(哭)

只見兩個人都用緩慢的速度前進,大概就是時速10公里與 10.1公里的差別吧...


已經忘了到底在哪裡天氣開始下雨,去年下的雨很大,而且天氣很冷,今年我因為聽了鐵嘴氣象專家 Jason的建議,把 rapha薄背心穿在車衣裡面,所以其實就沒這麼冷了。

鳶峰之後一直是個嵌,今年第一次練習武嶺,在鳶峰後的體感非常不好,第二次則是體感很好,這次則是剛好介於兩者之間,是有點累但不至於想下車,雖然瓦數沒有達到預期,但是在鳶峰到昆陽之後都是  PR。

鳶峰-昆陽 PR

昆陽-武嶺 PR
這裡的心得是,LW在緩坡也許沒有絕對優勢,但是在抖坡的時間是可以做出來的,而且是在瓦數比較低的情況之下。




過了昆陽,也大概知道時間會落在哪了,這時看到老歐的身影,心想:難道他今年沒比?後來才知道原來他身體不舒服所以沒比完。

非常感謝老歐的推推,讓我覺得好感動(哭),當下其實並沒有非常累,我當時的想法是:

再給我10公里,我可以再追過2個人

雖然瓦數也不怎麼高,但是這種要死不活的推力比可以再騎 10公里是沒問題的...

只是大哥,只剩不到3公里了,我最後一個想追的人並沒有出現,這位是到終點才看到他 orz,我知道今年騎的比他慢了。

結論就是:人止關前開太高了,頂著逆風自己騎會更慢的心理與實際因素下,跟了集團就變成這樣了...但是我其實也不怎麼後悔,因為人止關前是我這次預期之中的變數,我比較恨的是,訓練量比去年增加快一倍的量,結局是只快1分鐘 orz。

去年的我,是連一個小時的 tempo都騎不完的人,也不知道哪來的洪荒之力,達成了武嶺盃328的記錄...

今年的我,最佳狀況是可以騎兩個小時 tempo 194瓦,3小時平均功率 180瓦的,結果最終不幸無法完成完美配速而以 327作收。


我在 FB上寫下了:進步很難,退步很快,練車真的要即時,等老了再來練,天花板可能真的只有這樣了,今年還剩 KOM了。

不過不免抱怨一下這次成績,搞的亂七八糟的,每個人的成績都加了 5-10分鐘,後來才知道這個大會成績是以 RM20的出發時間算的,所以 RM50在總排根本就是亂成一團。
總排49,還可以接受...

分組第10作收



FB上的好友,快我30秒進站的許惠閔大哥

FB好友游益信桑
末代武嶺盃,完結,期待明年的克弗爾武嶺盃吧~~~(歡呼)

這次武嶺盃的逸事


1.騎到前段時,遇到一位車友跟我說他知道我是脆瓜,他想要跟在我後面跟著我的配速,希望我不要介意...其實我很想跟他推薦哥倫布車隊的女總一,我覺得她的配速比較穩定,而且她也正好在我附近(說著說著又被她刷過了...)

女總一虎視眈眈
後來到了終點,這位車友問我是不是有刻意加速...呃...其實並沒有啦,我的預期就是在人止關到翠峰之間的平穩坡度要開比較大的瓦數,到了翠峰後就看情況了,想加瓦數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2.我發現也開始有很多人貼功率配速表,其中一個分享給大家:

因為他有 tag我嘛... 笑....

3.另外,長期支持本部落格的四爺(喔,不,現在變三爺了)

勇奪 RM40組的分組第三,雖然成績單上印的是錯誤的成績3小時20分,而且這次一樣很悲情的是,沒有凸台頒獎,三爺...你就來比月底的 KOM吧,這場是一定有凸台可以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