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8日 星期日

2016塔塔加自行車聯賽

快樂的小野田...糟了愈看愈像了 orz

應該正名一下了,已經沒有聯賽了,加上「聯賽」二字純粹是我對它的思念...

2016年騎士協會唯一的一場登山賽(據傳聞明年也沒了)-塔塔加自行車聯賽,結合了各路自行車界的菁英高手一起共襄盛舉。

和去年一樣,市民與菁英混合,想取得總排早就是不可能的任務,現在連分組都不可能了。而且自行車比賽愈辦愈少,來參加的不但都有練,而且一看名單...

「淦!根本上屆原班人馬」

去年抱著陪菁英玩沙的概念,今年好像也是一樣啊...才一年別人可以進步很多,但我...

別想這麼多了,比賽先跟的上集團再說吧,畢竟比了兩次聯賽,第一年烏龍沒跟上集團,連熱身段都沒跟上,第二年勉強跟上熱身段...好說歹說第三年也該跟上集團了吧...

一樣的概念,前30公里上上下的丘陵,如何用最小的瓦數渡過,就可以再最後的上坡路段以最佳狀況爬坡。

這次並沒有模擬考,只能把去年的小抄拿出來照抄,但這時就發生了一個狀況:

第一小時0.97IF (這什麼鬼)...騎 26.45公里。

我做的到嗎?雖然是上上下下的丘陵,會拉間歇,但拉到 0.97IF似乎是高了點。

第二小時的 IF、第三小時一直到最後是 0.82IF結束,我忘記我的 Pioneer的碼錶只能顯示全部的 IF,所以這個並不是分段的 IF。

索性還是把小抄用標籤機印在車架上,但這次決定利用公里數判斷是否應該要增加或減少瓦數。

車架與輪組和去年一模一樣,體重也相同。


捷安特+Corima是我除了武嶺之外的參賽輪組,只有武嶺盃才會拿出 F8與 LW的組合。

這次 RM40與 RM45是第二梯出發,我有點覺得主辦單位是不是搞錯了,怎麼把我們放在 RM15、RM20、RM25之前呢?被後方集團超車是很危險的一件事情,40歲大叔是能騎的過小鮮肉嗎?

好吧,不管怎樣這次出發還算順利,勉強在熱身段一直跟著前導車前進,只覺得前導車的經驗要再加強一點,說好的時速30公里,但是上坡你也不要真的給我帶30公里時速啊... orz
亂帶一通的前導車造成前面有幾個選手就在上坡處為了追前導車噴出去了...

事後發現只有 RM50沒這個情況,因為 RM50前導車噴出, RM50的老頭兒們根本不理他,前導車只好乖乖煞車...

我說,前導車你是來亂的還是來幹嘛的?

五公里放行處大家勇猛頑強,我也找了幾個選手一起組成一個 5人小集團,這次總算也在小集團中了吧,至少不是一個人獨推了。

話說 RM50的選手就很厲害,由這次的女總一幾乎全程帶集團,阿盃的智慧可千萬不要小看啊,你想一起跟他們輪車,這些阿盃可是會跟你說:「不同號碼牌的不要一起輪車」。
(以上是我朋友說的)

我還第一次聽過山路「不同號碼牌」不要一起輪車這句話。


雖然途中女總一有示意後面的人出來帶,但後面的老阿盃就真的沒能力出來帶,實在是委屈妳了...

這就是為何進山路我都會想自己獨推的原因...一來我實在很不想跟車,二來我對自己的爬坡還算有點信心。

第一個小時和我預期的公里數差了大概1-200公尺左右,但是 IF竟然只有 0.75,和去年的 0.97有很大的差別...

這是個好現象,我第一個小時距離差不多,但耗的功愈少很多,這對後半段的爬坡相當有幫助啊。

回家看了一下 Strava

今年的平路段成績
去年的平路段成績

比去年一小時少了17瓦,但是時間快1秒,還 PR...同個人,同個車與輪組,要不要配的這麼剛好?
(配速魔人封號 get)

這就是獨推與有在小集團的差別。

第二小時預期要騎20公里左右,第三小時大約17公里,剩下 6.35公里,這原本是我預定的目標,隨著進入後半段體能愈來愈好(我慢熱),踩起來愈是得心應手。

面對緩坡的原則就是,定大概200初瓦左右的功率踩就好了(對我而言),緩坡不要急,它可以讓你連續輸出,進入一點下滑段加快迴轉,接上一段上坡時可以瞬間拉高功率再平緩的輸出,算是比較有效率的騎法。

今年的迴轉不若去年,平均大概87rpm,去年是 91,不過因為還蠻省力的,整個沒有武嶺過鳶峰後的痛苦感。

遙想去年60公里處遇到13%非常的痛苦,但今年不但感覺狀況良好,還把眼前可以刷過的人全部刷了,果然只是體力配置的問題啊!

去年一直在很痛苦的倒數公里數,今年因為知道況狀不錯,就一直在關注遠方同組綠色的號碼牌,每刷過一組綠號碼牌,就覺得排名又前進了一名,心情也就愈來愈激動,最後的數據從夫妻樹到終點我的平均功率比去年多12瓦。

最後的數據:


當然這樣的成績是比去年 324要來的進步的,但是要上分組是有很大難度的,我只是希望比去年分14來的進步才好,今年彥甫受傷,宜全也沒來,但是對手一樣強勁,但即便如此,只要有認真,就是一場好比賽。

比賽當天遇到很多 FB上的朋友,川哥受傷還來比,清志、小謝哥賽後說多虧最後山路跟了我一段才順利甩掉張聰站上分組第4(我其實沒什麼印象我有帶過誰爬坡)

也感謝騎樂的王老闆與哥倫布的員外熱心的打招呼,員外還開著補給車搖下車窗問我需不需要補給,我心裡的 OS:我想拉車(誤)

這次的補給品:750ml 的麥香奶茶,所以每當主辦單位告訴選手不要亂丟果膠的袋子時,我心裡的 OS:我不吃這東西的。

最終成績:

自我恭喜一下,總排133,分組第10。

能在菁英市民混合的聯賽拿到這樣的成績,我沒有遺憾了。



今天還在 FB 上說... 我也想在爬坡時帶集團啊...沒想到就有朋友給我這張照片...
原來我真的有帶過小集團...



大會公告,由於分組第四是 M25代騎,所以取消資格...

所以我又升了一名,變成分組第9了... 可以當9爺了....





2016年8月22日 星期一

2016武嶺盃的第2次模擬考

相隔一個星期,又要模擬考了...

是的,主要是上次真的騎到後面都想下車了,回家思考之後整理了一下我的虛擬武嶺盃,發現...

其實以均瓦的角度而言:3小時21分 178瓦是我表現最好的一次,和虛擬武嶺盃的做工相差不多的...

但是時間卻是相差了15分鐘,除了人止關前有大逆風外,就是功率並沒有配置好,導致會有大落差,畢竟推力比 3.4,成績是 321,我覺得不可思議。

所以這次我换了一個配速的方案,把去年武嶺盃的瓦數拿出來,按時間分配。


這次模擬考的重點很簡單,和上次武嶺盃配上多1~2瓦的均瓦,然後看在鳶峰後看能衝多少瓦數,盡量開出來。

這次的人止關依舊是個逆風,路上還有小樹枝。

第一關人止關到了,明顯比去年33分還要慢2分多鐘,沒關係...逆風加上沒在集團,正常。

第二關人止-霧社,比去年武嶺盃慢1分10秒,均瓦少2瓦,可能沒注意到控制錯誤。

第三關霧社-小七,慢了快1分鐘,但均瓦比較多7瓦,難道是車架的差距?

第四關小七-翠峰,慢了30秒,均瓦多6瓦....好吧...F8是比 Grant爬坡快,認了。

第五關翠峰-鳶峰,快了15秒,均瓦多10瓦(淦,均瓦多10瓦才快15秒)

第六關鳶峰-昆陽,慢了22秒,均瓦多5瓦。

第七關昆陽-武嶺,快了7秒(PR),但是均瓦多10瓦。

最後時間是3:24

心得報告:

1.最後的時間不是重點,因為我只想證實前面瓦數開小一點,後面會比較有力到什麼情況而以,事實上雖然這次時間比較慢,但是在翠峰以後的體感是不錯的,昆陽到武嶺還拿下了 PR,而去年此時昆陽還有大順風呢...

2.鳶峰到昆陽因為有大抖坡與下坡,所以會吃掉平均功率,也就是平均功率其實是拉不太起來的,不用太強求。

3.練習稍微重踩對於最後的爬坡段確實有幫助,平常練習時大概低於70轉多練就好了。



附帶一提,ED今年又更強了,練習時間都可以311了,雖然他說比賽不會再增加,但是我是不相信的...我只能寄望回去再設計更好的配速表了...

距離武嶺盃倒數39天。

2016年8月15日 星期一

2016年武嶺盃前的模擬考


約莫就在一個月前,就和拖神約好 8/14這一天要來武嶺,對他來說就是個晨騎,對我來說是今年第一次的模擬考,順便記錄一下自己開發的程式 BikeSpeeding配速程式有沒有用。


嗯... 小抄做的大張了點,我是用 Epson的標籤機做出來的,還頗為方便,重點是好撕...

其實大多數的數據我是都記在腦中了,畢竟虛擬武嶺盃也騎過9次了,有幾個困難的點我是了然於胸。

這次測的重點在於:

1.190瓦快1個小時我頂不頂的住(在訓練台上要靠意志力)
2.最後是否還能製造出 170瓦的動能?畢竟我看了一下去年的數據


149瓦,這是什麼鬼?而且還 PR?有沒有搞錯?如果是170瓦不就10分騎完了?

我對鳶峰之後的印象太深,無論平常怎麼練的人到鳶峰後都會進入晃神的狀況...

這次我還是會嗎?

8/14早上3:00約在承德路麥當勞,所長、村長、林琪、所馬、凱文、大牛和我一起前往...

照例,我裝了兩大瓶的 750mm的飲料,分別是運動飲料以及麥香奶茶,想說中途補給丟下一瓶再换一瓶這樣(後來其實我總共也才喝了一瓶運動飲料),沒有補給品。

一開始,村長就以火車頭之姿率領他們前進了...我沒有打算跟就自己照功率騎。

人止關前是大逆風,沒跟集團很傷,不過沒關係,這只是模擬考不是比賽,我只想測一下自己的程式,OK的... 就讓集團過了。

原先預定 68分鐘騎 165瓦,但是結果確是 68分鐘 195瓦。

「這一定有什麼誤會」...瓦數雖然高,但是我沒有不舒服,不像去年為了跟小倫而搞的自己爆掉。

但我告訴自己,就先把後面的190瓦拿到前面吧,也就是後面的 190瓦我只要騎 165瓦就好了,很簡單的數學計算。

「人不可能一直持續在這麼高瓦數的,最後一定爆掉,千萬不要爆衝」,這是我邊騎邊告訴自己的事。

過了霧社、清境都一切正常,但是看到翠峰時,我的配速程式剛好是進入到第五段,也就是20分鐘要騎165瓦,第三段與第四段都要190瓦,第四段我均瓦188其實沒達標,但是因為前68分鐘搞了195瓦,所以我覺得在可以控制的範圍之內,也就覺得還好。

不過翠峰到鳶峰有騎到165瓦嗎?答案是有的!


不但有,還170瓦,去年是157瓦,不過去年時間31:52,雖然這次是 PR,但竟然也才快幾秒而以...

好了,到了鳶峰之後,我整個人整個又軟掉了...後面要配到 170瓦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應該這麼說,每一步都踩的很痛苦!

痛苦到我覺得我應該下來牽車了...

鳶峰到昆陽150瓦

昆陽到武嶺145瓦

慘淡作收 3:21...

有點覺得自己去年猛如虎啊,距離57公里不說,時間還在328,最後還可以搞迴轉速100在那爆氣... 昨天的我是怎麼了?

比對了一下去年武嶺盃與昨天騎的數據,我猛然發現一件事...

以霧社到清境小7這段路而言,今年功率192瓦,迴轉81

去年功率177,迴轉75,時間今年快。

我得到的結論是去年我比較沒有用迴轉速騎,那一陣子星期三都跑到復興三路練重踩,今年把重點放在迴轉數,在鳶峰前的迴轉數都很好,80幾左右,但是一到陡坡就掉了,剩下 60幾比去年還慢。

是的,我應該要再剩下兩個月不到的時間把重踩再練回來...

感謝這次的模擬考讓我知道我忘了練的東西,阿們!